六月四日,是香港人不可忘記的日子。因為中國在這一年這一天的凌晨,在北京天安門廣場,子彈不斷從機關槍射出,打向同胞的身體,在體內發生爆炸;坦克輾過同胞,血肉橫飛的場面,透過人造衛星,通過電視,傳到我們的眼睛,到達我們的心。不單是我,當年有看到的人都仍歷歷在目,看到的人都難免傷心。這一天生日的人,這一年的生日實在是不好過的,總會為國家添上一份傷感。

六四事件已過了十六年,為何香港人仍要紀念六四?六四事件很一些中外節日比較,六四事件只不過是眾多歷史事件的其中一件而已。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我們會吃五月粽、爬龍舟。這些應節食品是紀念戰國時代的詩人屈原。屈原看見楚國日漸衰弱而投江自盡。人們為了不好江裡的魚食屈原的身體,便投下粽子給牠們享用。

聖誕節和復活節是分別紀念耶穌基督的降生和受死復活的節日,我們可以從《聖經》中再現耶穌基督降生和受死復活的情境,從而反思祂的降生與受死對我們有什麼的意義。

四月一日,是張國榮的死忌。他的影迷和歌迷都會在中環他跳樓的酒店地下紀念他的死和他生前的成就。這些歌曲和電影也是張國榮生平中的一部份。

無論愛國的還是不愛國的,都不能否認六四事件是實實在在的在這一年這一天的凌晨在北京天安門廣場發生的事件,正如1937年南京大屠殺,實實在在的中國發生過。六四事件跟南京大屠殺一樣,成為中國歷史的一部份。我們只是紀念六四事件,重溫當年的歷史,從這件事件中反思,這就是正確的對待歷史。

「毋忘六四」不是一句反共的口號,而是教我們正確對待歷史的口號。它叫我們重溫歷史。重溫歷史不是有反共的目的,正如我們重溫1937年南京大屠殺,看清日本怎樣侵略中國一樣。

中央政府曾呼籲我們忘記這一年這一天中國發生的事,也發表過六四事件為中國未來的經濟發展有重要的影響的言論。既然六四事件是有這樣的正面的影響,為何要我們忘記這件歷史,不好談論這件事件呢?中國到了六月四日都是十分敏感,像死亡一樣那麼忌諱不談。人們通常做了錯事或很羞的事之後就不把事情收起來,勸人們不好提起這件事。為什麼中國政府會呼籲人們毋記六四呢?是中國政府理虧在先嗎?

2005年6月4日在香港維多利亞公園舉行的「十六週年燭光悼念集會」的主題是「以史為鑑,平反六四」。中國高調的要求日本以史為鑑,我們更應以「以史為鑑」的精神對待歷史。

(此文寫於2005年6月4日六四事件十六週年)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六四事件
    全站熱搜

    雅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