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我已跟社會脫了節,因為我過的復活節跟社會上過的有不同,社會也有一套理解復活節的方式。
 
復活節正在開始回暖的春天,好像復活節就代表了春天的來臨,萬物再有生機。沒錯,在四季較為明顯的香港,剛巧復活節就在回暖的三四月份。不好忘記,全世界數以億計的人都在這幾天過復活節,在冰島、格陵蘭島、南極洲,都是一年四季都是寒冷的;在赤道幾內亞、印尼、厄瓜多爾,都是一年四季都是嚴熱的;在澳洲、新西蘭,正正步入秋天的南半球地方的,說復活節代表了春天的來臨,是說不通的。另外,中國人過的農曆新年,也代表春天的來臨,所以又稱為春節。如果復活節代表春天的來臨,春節又代表什麼呢?
 
復活節又少不了蛋、兔和小雞。我曾看過一個給小朋友看的教育性節目,有一群小動物在蛋上畫畫,由小兔來評分。這個故事教導我們要有心思,不好用令其他人不喜悅的事的做。這和復活節有什麼關係?
 
復活節和受苦節其實是記念耶穌基督的,祂為我們的罪擔當,釘死在十字架上。祂在被釘前的十二小時,被官兵嘲笑、鞭打、辱罵,最後在各各他山上釘十字架死,這天是在星期五,所以這天來紀念祂受苦。祂在第三天(不是三天之後)復活,因為祂已經勝過死亡(人會死,是不可以復活),已勝過人一切的痛苦、罪等,祂在世上跟我們一樣生活過,而且作了好榜樣,使我們學效祂,仰望祂,從祂得到安慰。這是復活節最核心的。如果在端午節不提屈原,不提屈原之死,就沒有端午節的意義,忘記了我們為什麼會有粽吃,會爬龍舟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雅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