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是中國人一種重要的食物,當我們過年過節時都會吃雞。我們當想不到買什麼菜造飯時,都會買雞來造菜。
 
在《聖經》中,只出現了十五次「雞」字,全部都在四福音書內找到,而且是集中在四段經文內,分別是求則得之、為耶路撒冷哀哭、預言彼得不認主和彼得三次不認主。
 
在「求則得之」的經文內,《路加福音》十一章十二節就用了雞和蠍子作了對比;《馬太福音》七章十節用了魚和蛇用了對比。雞和魚是好的東西;蠍子和蛇是不好的東西。我們求上帝,祂會給我們最好的東西給我們,這個是這段經文的中心點,「雞」只不過是一個比喻而已。
 
雞像人一樣會保護自己的子女。在「為耶路撒冷哀哭」(有些中文譯本是「歎惜耶路撒冷」)的經文內,上帝聚集祂的子民(耶路撒冷的兒女)好像母雞聚集小雞在祂的翅膀下。
 
其他兩段經文,雞是一個報時的工具。在彼得三次不認主的經文裡,彼得真是在雞叫之前就不認主三之。在英皇欽定本(KJV)和美國標準本(ASV)內,就用了cock crow。所以「雞叫」不只是中文譯本才有,其他譯本都用了「雞叫」的。可能在耶穌傳道的時期,這個地方就有了雞,雞叫在這個地方是十分平常的事,耶穌就用了雞叫作了時限,預言彼得不認主三次。
 
雞在《聖經》內出現的次數不多,從僅有的經文內看出雞是好的東西,有保護其子女的特性和是一個報時的工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雅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