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從胡適的年代開始,標點符號已在文章裡使用,可以幫助句子的表達更加清楚。在一九一零至二零年代出版的《新舊約聖經》裡使用的一些標點符號,如黑點,逗點,就是幫助我們讀《聖經》裡的經文時在那處作少少的停頓,再讀下一句的經文。
同樣是相同的字,在不同的位置作少少的停頓,會有不同的意思。
澳門在2005年6月1日開幕的澳門茶文化館是一個例子。顧名思義,它是展覽一些有關澳門茶文化的展覽館,除了紫砂茶壺外,還可以展出茶葉,茶具及有關茶文化的物品和歷史。這六個字,要用一口氣讀出來是有點難度。我會先讀頭三個字,稍作停頓,再讀後面的三個字。這樣,就會讀成「澳門茶.文化館」。可是澳門是沒有茶葉出產的,也沒有一種茶叫「澳門茶」。由於這間博物館是展出有關澳門的茶文化的物品,如果要稍作停頓,就要應該讀成「澳門.茶文化館」就比較理想。
有一天,我看到一則招聘廣告,標題是「接待處女文員」。這間公司是想聘請在「接待處」(reception)工作的「女文員」,即「接待處.女文員」。如果這六個字是這樣拆開來讀話(即「接待.處女.文員」),意思就大大不同了。「接待.處女.文員」會有什麼的圖畫,就由你去想像了。
除了句子的分拆會改變了句子的意思外,同音不同字也會令人聯想其他的意思,尤其是在廣東人的社會裡。
有一本書,書名大概叫做《化驗室手記》。這本書的作者是在化驗室工作的,寫下他在化驗室工作時的見聞。除非對這本書略知一二,聽起來,還以為這本書叫《化驗失手記》,記錄作者在化驗時的失手經歷。
香港無線的一套劇集《金枝慾孽》教壞了萬千莘莘學子。教壞的地方不在於劇情,而在於劇名。很多人以為真是有一個「金枝慾孽」的成語,就寫在作文上,忽略了真正的成語是「金枝玉葉」。
香港有一個團體是「民主救港聯盟」,在董建華執政的時期,這個團體是叫「民主倒董聯盟」。幸好,香港特別行政區的第一位行政長官不是姓錢。這樣,這個團體就叫「民主倒錢聯盟」,就可以以反政府為名,賭錢為實。(註:用來作姓氏的「錢」是比較低音的;用來作交易的「錢」是比較高音的。)
人有時最怕改壞名。有些人的名本來沒有不妥,可以讀出來是十分有趣的,會成為被其他人改花名的源頭。這裡不是誹謗別人,但是這些人的名字在我腦海裡十分深刻,例如曾有替政府拍賣土地的范統先生,他的名字就好似讀「飯桶」般的。《毛澤東的私人醫生》的作者李志綏,其名沒有十分不妥。「綏」字解安撫、安好之意。在廣東話,「綏」字是讀「衰」音,這樣「李志綏」字就是「你至衰」音。「你至衰」其實是罵人的說話,例如:「一日都係你至衰」。在二十一世紀初有香港的小朋友名叫「李志綏」的話,我猜他在學校生活會有不開心的情況出現。
有些關於歷史的書籍,如有「清宮秘史」,讀起來好似「清宮鼻屎」。中國政府提到的「以史為鑑」,聽起來,好似「耳屎為鑑」。
以上都是我近來在日常生活中發現到的有關中文的有話題,十分有趣,不得不寫下來分享一下。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