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某天,中國語文科教了一課新課文,這是西西的店舖,文中所提到的店舖多位於上環德輔道西和皇后大道一帶,這些店舖令我想起在中四的暑假在西上環流連的日子。

那段日子,看到很多事物,感受也不少,可謂大開眼界。那時我住在九龍,甚少到這些地區,只因那段時間要到堅尼地城游泳吧了!但是在電車和巴士中所感受到的,遠遠不比西西所感受到的那樣細緻,幸虧在高小初中時能在澳門六國飯店親身感受那種「古色古香」的環境。

在澳門,穿過賣牛肉乾和餅的長長的小巷,就到了一間稱六國飯店的食店了。仍依稀記得它是位於十月初五街,外貌相信與雲來和得雲差不遠,樓上雅座能望到街外景色。飯店大門口前,掛着一塊「六國飯店」的醒目牌匾。飯店有兩層,下層是不賣餅的。

那時,我只到過上層喝茶。踏過木造的長梯,夾着從鋁片發出的聲響,坐在二十八號枱上。望一望周圍的環境,有湖水綠色的牆壁,也有由瓷磚砌成的圖案,綿延不斷,伸展到飯店的盡頭。牆上還掛着古老的鐘,是運作先進及設計古老的鐘。椅子是用木和防火膠板造成的。天花上的電風扇正是學校所用的,不同之處就是網罩和扇面上也是結滿了灰塵。更特別的是每張枱旁邊有一個鐵痰盂,正是人民大會堂所用的那種,盛着我們的「飛劍」,載着我們清潔碗筷的廢水。這裏喝茶的方式恢很特別,是把茶泡入了一隻杯,用蓋蓋好,用蓋隔開茶葉,茶就從杯中倒出來,倒進另一隻杯裏,然後細意品嗜,即使是一杯普洱,也是茶味無窮,前者的杯則是所謂「茶壺」了。更不少得就是窗邊一隻隻鳥兒正在吱吱喳喳的唱着美妙的歌。

這裏吃的點心,名稱很普通,味道也很普通。但是這些點心是師傅用盡心機一件一件巧手造好的。然後嬸嬸一聲一聲的叫賣,一籠一籠的售出。

看看身邊的人,絕大部分都是上年紀的叔叔。嬸嬸、伯伯和婆婆,小孫兒也不多,而我這一類的年青心更少了,也許麥當勞餐廳就設在澳門大會堂不遠的地方。坐在不遠的角落有一群老伯伯,他們坐在三十八號枱,拿着報紙,談論着報紙上的事,也許是當年的頭條新聞,也許是副刊上的文章,也許是今夜的跑狗的賽事。坐在不遠的老婆婆們,談到婦女會的事,互相提醒,勿忘通知其他會友。坐在教卣的一群,他們把心愛的鳥兒,掛在長長的竹條上,他們一邊交換養雀心得,一邊享受着價廉物美的點心,一邊問到別人工作愉快。我問公公:「為什麼我們坐在二十八號枱?」公公回答說:「二十八就是『易發』,那邊一張枱是沒有人坐,因為那張枱的枱號是二十四。」原來這樣,我才知道為甚麼那一群老伯伯情有獨鍾坐在三十八號枱了。

這裏的氣味,除了普洱的香濃和點心之香味,還有痰盂裏的氣味,老伯伯的煙味和酒味,公公頭蠟的香味,還有六國飯店古色古香的味道。

今年,在澳門度春節的一個早上,跟家人到回力球場裏的一家酒樓吃早點,內裏燈光通明,裝修華麗,顧客穿着新衣新裙來品茗,不像舊日的古色古香了。看畢西西的店舖,插圖中看到得雲還未拆卸,就有了懷念跑到皇后大道西回憶一番的衝動。可惜,前數天,和一班義工交談起來,得悉得雲茶樓亦正面臨拆卸的命運。幸好,高小初中在六國飯店喝茶的經歷,還深深留在我腦海之中。有機會,我一定再到那大街小巷中懷舊一番。

一九九二年十月二十日於香港

雲漢

-----------------------------------------------

刊於一九九三年一月第二十一期《燕粹》(中華基督教會燕京書院學生報)

 

 

 

 

 

arrow
arrow

    雅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